就在上周,我外公剛剛去世,今年剛過70歲。回憶了他近二十年的時光。他和其他大多數老年人一樣,普普通通。帶帶兒孫,打打牌。中風以后,手腳都不方便了,哪也去不了。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家看電視、吃飯、睡覺。就像枯樹一樣,老了就空了。他叫我下樓買煙都好像還是昨天的事情。
外公以前喜歡抽的煙是紅塔山。說起這個紅塔山就讓我想起了另外一個老人——褚時健。從去年開始,他的褚橙一下子火了。他的橙子之所以這么出名,除了橙子本身口感非常好以外,還因為橙子背后有一個勵志的故事,作為很好的感情賣點。
90年代,褚時健接手瀕臨破產的紅塔山卷煙廠,他用18年的時間將一個很小型的玉溪煙廠,創辦成可以和進口洋煙抗衡、年創稅收200億元的大型集團。后來一念之差,鋃鐺入獄。在他71歲的時候,女兒在監獄中自殺了。人生三大不幸:少年喪父,中年喪偶,老年喪子。對于當時的褚時健來說,那應該是他人生低谷、黑暗的時期。后來,因為糖尿病,他保外就醫。75歲的時候,他本來可以選擇就此安度晚年。但他選擇了創業。從城里到山里,經過漫長的10年時間,將褚橙成功地推向市場。75歲創業,85歲收獲,這是非常了不起的。肯德基的老頭創業的時候也才65歲。
聽了以上兩個老人的故事,可能很多人就會不禁聯想到自己,60歲的時候我在哪里,能干什么?中國是個老齡化非常嚴重的國家,20年后,中國60歲以上的人數會超過美國人口總數。那時的空氣質量如何?你的房貸還完了嗎?你的退休工資夠用嗎?能排到醫院的床位嗎?在大街上跌倒會有人敢扶你起來嗎?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時光一晃就過去了。可能你現在才20多或者30多歲,但一年,十年,二十年很快就過去了。想到這些,可能也會覺得這個問題有些緊迫。同時,也換個角度,站在未來之時,站在60歲想想現在做的事情對于60歲及以后是否有意義?可能就會使你對現在做人做事的態度淡定從容些。
其實老了以后選擇什么樣的方式度過,并沒有好壞優劣之分。你可以享享兒孫福,可以創業,甚至可以背起背包去走遍中國環游世界,做一名花甲背包客…..生活方式的選擇本不應有所束縛。重要的是老有所依,老有所為,老有所樂。(信息管理中心 朱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