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生”為山區群眾拔去窮根
——好醫生藥業集團“中醫藥”扶貧成效顯著
“中醫藥大有可為,好好干!”在2017年的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了好醫生藥業集團董事長耿福能關于發展中藥材產業導入精準扶貧的匯報后,對耿福能叮囑道。
作為涼山本土企業,好醫生藥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集科、工、貿為一體,以藥業為核心的“大健康”產業全面發展的企業集團,是“中國醫藥工業企業百強”。2014年開始,好醫生把涼山州布拖縣樂安鄉火燈村作為精準扶貧點,通過中藥材附子產業的發展,對這里的貧困農民既“扶貧”又“扶志”,帶領他們過上了脫貧致富的好日子,并將在2018年實現整村脫貧目標。
附子種植方法簡單,在適生地域生長好、產量高,每畝附子收入是種植其他農作物的5倍以上,是高寒山區貧困少數民族脫貧致富的好項目。早在1998年,好醫生就開始動員布拖縣有條件的農民種植附子,由公司收購銷售,還組織種植區域的鄉村干部和種植大戶50多人到江油市學習考察。2000年,好醫生建立了中藥飲片加工廠,把附子原材料加工成附片銷售,解決了農民附子產品的銷售問題。2014年以來,公司積極響應“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的號召,在重點抓好結對幫扶的樂安鄉火燈村附子產業外,更加積極主動的幫助其他鄉鎮因地制宜種植附子。通過20年時間的不懈努力和堅持,到2017年全縣已有6個鄉鎮28個村3000多戶農民種植附子3500多畝,農民每年種植附子的收入超過1500萬元,在脫貧致富的路上邁開了新步伐。
“我家的一切變化都是種附子得來的,我真誠地感謝好醫生公司!感謝耿總!感謝共產黨!”火燈村二組村民馬查力爾激動地告訴記者,“2011年以前,我家以種洋芋、蕎子、燕麥等農作物維持生活,每畝產值只有400-500元,幾乎沒有其他經濟收入,過著住土坯房、穿單衣薄褲、吃粗食雜糧的生活。2012年開始,我加入了好醫生規范種植附子的隊伍中,經濟收入逐年增加,家庭生活逐步改善,如今每年收入過萬,豐產年份超過2萬元。”如今,馬查力爾家的生產、生活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修建了155㎡磚瓦房,養殖了2頭牛、1匹馬、3頭豬、50多只羊和30多只雞,過上了人畜分居、糞堆遠離、家有電視、人有手機、衣柜床鋪配備齊全的新生活。家庭環境干凈衛生,人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已于2015年順利脫貧。
記者了解到,除了指導群眾種植和產品包銷外,好醫生還常年幫助貧困農戶解決就業問題。全州從事附子產業種植銷售的人員共有4000多人,好醫生藥業集團布拖附子飲片加工企業已安置就業務工人員128人,其中彝族農民工占95%以上,西昌藥廠安置彝族農民工達到總人數的30%以上,每位農民工在公司務工的年收入達3萬元以上。此外,每年為每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捐贈200多斤生產用肥料,為貧困農戶提供生活幫助,資助貧困戶小孩上學等慈善事業,好醫生都當仁不讓。